笔趣屋

第一一九讲(第1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267面,

己二:明受阴境(分三:庚一、总示阴相。庚二、别明相。庚三、结过劝示)我们一个生死凡夫习惯性的心态就是一种攀缘心,我们的心不习惯向内安住,而是习惯向外面去攀缘、去执着。在整个攀缘的过程当中,佛陀是把它整个活动的范围分成五个相貌,色受想行识。五阴当中因缘的攀缘我们可以分两部份,比较微细的是识行想,这个是较微细的。我们的心在识阴、想阴、行阴活动的时候,我们会把它执着为自我。

什么叫做我呢?那一念心当中能够了别的、能够造作的、能够去做任何想象的,那个就是我,以这样来当作自我。比较粗显的就是受阴跟色阴,我们痛苦快乐的感受,还有我们整个外在的四大、内四大等等,这个我们习惯性把它当作我所,我所受用的。不管是我或者是我所,总而言之,这个「心」它就在五阴中攀缘,而累积很多、很多的相状,而这相状就是一种生死的力量、那种有漏的种子。所以当我们修《楞严王三昧》的时候,我们开始正念真如,我们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当体即空、即假、即中的时候,那时候内心是无相。无相的心跟有相的心一接触的时候,这所谓的「真妄交攻」就把过去的的五阴的种子逼出来,当然这当中每一个人各式各样。

总而言之,我们在整个回光返照,把心带回家的过程当中,你会看到很多、很多,你过去很熟悉的相状会出现,而这时候正是我们生命要转变的一个关键。如果你能够保持不迷、不取、不动,你就够安全的走过去;如果你一念的妄动,心随境转,那你可能会被打回原地,甚至于着魔,乃至于来世堕落等等。这个地方是很重要的一科,当我们的五阴身心世界要转变的过程,我们过去的五阴一定要先逼出来,这地方大家要保持警觉。

这一段是说受阴,这个“受”,什么叫受呢?其实就是一种六根的作用,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产生很多很多的感受。这当中有苦、乐、忧、喜、舍五种的感受。分三段:一、总示阴相。二、别明相。三、结过劝示。

庚一、总示阴相(分四:辛一、结前色阴尽相。辛二、正示受阴区宇。辛三、悬示受因尽相。辛四、结示本惟妄想)佛陀先拢总的指示受阴的相状。

辛一、结前色阴尽相

结束前面色阴穷尽的相状,色阴穷尽是什么相状?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我们透过前面的正念真如,慢慢的修三摩提;“修三摩提”指的是《楞严王三昧》大乘的圆顿止观。在奢摩他(止),这个“止”是安住真如,叫体真止。蕅益大师说:大乘的圆顿止观,它这个“止”其实都有观的成分在里面,先观后止;观照真如,然后在我空法空的真如里面如实的安住,「体真止」。在这样的一个安住的过程当中,色阴尽者,就把色阴的执着,我们过去的内心跟色阴是紧紧的咬在一起,心有所住,现在把色阴给放掉了。

色阴放掉是什么相貌呢?从眼根来说,是明暗二相了然不生,从耳根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外在的相状我们还是清楚分明,但是心中完全不生起一念攀缘执着的心态,对色阴是这样的相貌。

我们对于内外的四大放掉以后,我们的心会产生什么功德呢?「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见不是用眼睛见,是心中的智慧特别的清楚,这时候我们去看诸佛内心的世界,就好像一个很光明的镜子,能够清楚的显现在我们的心中。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地方是说,他的智慧已经增长了,他能够观察我们众生的心,能够入于诸佛的心中,而诸佛的心也能够入于众生的心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们过去心老是在色阴活动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我们心跟佛的心有距离、有隔碍的。因为我们被外在的色身所迷惑,我们众生的长相跟佛的长相是不同的,但是色阴的执着破了以后,我们看到佛的心跟我们众生的心,是可以互相的涉入,内心当中就有这样的智慧的增长。这叫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这是结束前面色阴的这一部份。

辛二、正示受阴区宇

五阴它一层一层就像穿衣服一样,你外面的衣服脱掉了,里面的衣服当然就显现出来了;色阴被破了以后,你受阴的障碍(区宇)现出来。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当一个人破了色阴的执取,受阴显现以后,到底是一个什么相貌呢?佛陀讲出一个譬喻:若有所得,而未能用。一个人内心已经有所得,“有所得”就是前面说的「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我们凡夫的心跟佛的心有少分的相应,我们知道众生的心即是佛心,佛心即是众生心。但是在作用这一部分却不能自在,我们的心在生起种种功德妙用的时候,我们还不能够完全的解脱六根当中这种受用的习气的纠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请大家收藏:(91919191)净界法师【楞严王三昧】要义更新度。

这以下讲出一个譬喻: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一个人睡觉被魇魅鬼控制了,他被控制的时候,他在睡觉的过程当中,他双手双脚还存在,而且他六根的功能,他也可以听到外在的声音,眼睛也可以看到外在的形相,他整个六根完全是清楚分明,而没有任何的迷惑颠倒;但是内心因为接触到这种魇魅鬼这种邪法的控制,使令身体不能活动,这就叫做「受阴区宇」。你虽然知道,佛心即是己心,但是还是不能把心性的功德表现出来。当然他已经知道佛心即是己心,这对他整个菩提心的信仰,「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有很大的加持作用;对菩萨道菩提心的那一份的信心跟愿力增长很多,但是诸佛的妙用,却还是受到自己感受的影响而有所障碍。

辛三、悬示受阴尽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越见浊。

睡觉的人假设被魇魅鬼的控制,这样的过失已经是停止了,这时是什么相貌呢?其心离身;“身”指的是六根身,眼耳鼻舌身意。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是跟六根身紧紧的执着在一起,所以我们的心就被这六根,见闻嗅尝觉知,产生了感受所影响牵动,这时候这个心对六根身解脱了。前面说的「闻所闻尽」,前面是脱六尘,现在是能闻的六根也脱离了。

前面是脱离了六尘,到这个地方,这现前一念心性脱离六根的执取,只有剩下微细的六识,那微细的了别功能。这时脱离以后,他能够回光返照六根的相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六根的相貌是怎么?是唯心所现,是生灭变化,无有实体,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这时候我们的心跟六根,是什么情状呢?是去住自由,无复留碍,我们这一念心可以随时想要来就来,想要走就走,生死能够去来自在,没有任何的执着跟障碍。这时叫受阴穷尽的相状,这个人能够越整个三界的见浊。要以蕅益大师的判教,是断了三界的见惑。这一段是佛陀预先的指示受阴穷尽的相状。

辛四、结示本惟妄想

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我们这一大科都是破对色阴的执取,那么受阴你到底从什么地方来?我们应该观察它的来处,去观察受阴的由来,其实它是一种虚明的妄想。

解释「虚明妄想」:在我们一念真如的心性当中,其实我们没有任何感受,哪有什么感受呢?但是我们一念妄动以后,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以后,就产生一个妄想,一种虚妄的想象。虚妄的想象当然有五种,前面的色阴叫做「坚固妄想」,这个叫做「虚明妄想」。什么叫「虚明」呢?比方我现在很快乐,而这快乐的感受它是虚妄不实,因为它一下子就消失掉了,它没有实体,但是它又那么的清楚分明的显现,我真的感觉到那快乐感觉的存在。你说它没有,它是清楚分明的显现,你说它有,又觅之了不可得。你说那快乐的感受在哪里呢?在身体里面?在身体外面?在身体中间?你完全觅之了不可得,这叫「虚明妄想」。

古德一再的强调这「虚明妄想」,说:关键点当然在“妄想”这二个字。蕅益大师说:你要认为它是真实的,那你就一辈子都没办法破除。就是你在观察感受的时候,它的生起、它的作用、它的消失,你要永远知道,它只是你内心过去的业力所显现的虚妄的一种感受而已,那你才能够慢慢慢慢脱离它的系缚;你要认为它真实的,那你永远都被它控制了。前面等于是前言,这以下就正式的进入我们破除受阴执取的正宗分,叫别明相。

庚二、别明相(分十:辛一、过抑生悲。辛二、感激生勇。辛三、智衰成忆。辛四、慧胜成劣。辛五、失守生忧。辛六、慧劣成喜。辛七、见胜成慢。辛八、轻安自足。辛九、空解成断。辛十、爱极成贪)各别的说明,当我们在正念真如的时候,受阴所引的相状有十科:一、过抑生悲。二、感激生勇。三、智衰成忆。四、慧胜成劣。五、失守生忧。六、慧劣成喜。七、见胜成慢。八、轻安自足。九、空解成断。十、爱极成贪,有十种的感受会出现,这十种感受每一个人不同,因为你过去在感受当中,所累积潜在的种子不同,所以当真妄交攻的时候,所显现的也就因人而不同。

辛一、过抑生悲

【图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一串来自豪门世家的香蕉  圣罗兰典狱长  捡来画卷“养”将军  穿越之女尊传奇  带着熊猫去穿越  当重生穿越开始烂大街  美人迟暮  大魔法师另类修仙录  网游之家有乖宠  下克上系列2  若云  网游之傻人有傻福网游之别样高手  兽猎日记之引狼入室(出书版)  师与生系列  重生之幽灵棋手  记忆也说谎(《最后的谎言》续篇)  醉医  葬天刀  温暖的疼痛(出书版)  荣享(女尊)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